在深化党建与科研融合、拓展校企(检)合作的实践中,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工党支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,联合地方检察院协同攻关,牵头研发的“大数据赋能刑事审判监督”成果——“毒品犯罪遗漏追缴违法所得法律监督检索软件”项目,获评北京市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典型案例,入选最高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平台,在全国检察机关推广应用,为法治建设注入智能高效的“红色动能”,彰显了党建引领下校检合作的坚实成效与深远价值。

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工党支部始终秉持“党建促科研、科研强服务”的发展理念,将支部组织力转化为科研攻坚与社会服务的行动力。支部立足计算机专业技术特长,主动对接地方检察机关司法需求,组建以齐光磊教师为核心的科研团队,开启校检联合攻关模式。团队成员深入司法一线开展调研,精准锚定刑事审判监督中“类案筛查难、监督效率低”的痛点,历时一年多,成功构建贩卖毒品刑事裁判遗漏追缴违法所得大数据模型。该模型以“追缴”“退赔”“犯罪所得”等裁判文书关键要素为核心逻辑,遵循“个案办理—类案监督—社会治理”的实践路径,实现对海量司法数据的智能分析与精准筛查,可快速识别审判程序瑕疵、法律适用偏差等问题,推动刑事审判监督从“个案、偶发、人工”向“类案、系统、智能”转型,为打击毒品犯罪、规范司法流程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。


校检双方的深度协作与技术创新,让成果价值得到充分释放。延庆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在交流中高度赞誉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工党支部以专业优势赋能检察业务,用科技手段破解实践难题,为基层检察机关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智慧样本”,校检联建共建的模式极具示范意义。
此次合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工党支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、盘活专业资源、服务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。未来,支部将持续深化与地方司法机关的联建共建,以更多技术创新成果回应社会需求,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、校地资源优势互补中,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高校智慧与担当。(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工党支部 供稿/综合部 编辑)